近年来,陈旗巴彦库仁镇巴彦社区党委认真落实“五化协同、大抓基层”工作要求,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,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,利用精细化、常态化、长效化的新方法联系群众、服务群众。
巴彦社区党委牢固树立“一切工作到支部”的导向,将党支部设置到楼宇、产业链上,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,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。社区党委针对残疾人、老年人较多的实际,组织成立了“邻里守望服务队”,在职党员、网格员、志愿者对小区35名高龄、孤寡、留守、病重老人,开展结对认亲,全面开展“四个一”居家养老服务。
同时,严格执行“三会一课”制度,建立党员“积分制”管理办法,将197名党员的组织纪律、学习态度、党费缴纳、模范作用以“积分制”的形式予以公开,每季度公开一次,年底按照得分情况进行优秀党员评选,激发党员责任意识。社区还探索形成了“大数据+网格化”疫情防控常态化模式,用实际行动守住了社区这道防线,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。
巴彦社区党委立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域特点,秉持“民族团结无小事”的思想,由老党员、老教师组成“民族团结宣讲团”进学校、进企业、进嘎查开展“民族团结进步从娃娃抓起”“民族团结进家庭”等系列活动,组织“民族团结最美家庭”“身边好人”评选、“民族团结知识”竞赛、演讲比赛、摄影展等活动,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融入日常生活。
同时,落实镇党委“三单”机制,切实将服务管理的资源网在格中,提供一站式、个性化、点单式服务,提升社区治理能力。社区党委经过多年对服务群众工作的深入推进和挖掘,创新探索“365”精细化服务模式,通过采集三条途径掌握民情,六个步骤办理民事,五种方式满足民需的服务模式实现365天无间断服务,提升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社区残疾人李春杰因患侏儒症不能出门,家中大小事务均由社区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包揽,从更换身份证,办理三无、残疾补贴,到购买生活用品,日常理发等事项……李春杰总是感动地说:“虽然父母不在了,可我却多了这么多的叔叔和阿姨,让我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。”通过探索实行“365”精细化服务模式后,干部走访群众3000余次,收集意见建议613条,化解矛盾纠纷113件,为群众代办事项601件,为群众节省资金2万余元,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。
小网格承载大服务。社区以网格化为载体,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,党小组建在楼宇中,实现了向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转变。以300户左右居民为标准划分一级网格,在小区楼宇建立二级网格,确保每个组织、每个家庭都处于网格之中。旗直单位工作人员和派出所、司法所民警组成民生服务队融入网格,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和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,实行“一格多员、一员多能、一岗多责”的社会治理责任模式,全面发挥党员、网格员、志愿者的作用。(记者 徐璐)